为了涂料粒度分析仪获得可靠的数据并延长使用寿命,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至关重要。本文将详细介绍涂料粒度分析仪的正确使用步骤及其注意事项。

一、准备工作
检查设备状态
在每次使用前,仔细检查分析仪各部件是否完好无损,特别是进样系统、检测器和软件界面等关键组件。确保所有连接处紧固且无泄漏。
准备样品
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涂料样品,并记录其基本参数(如成分、粘度等)。对于高粘度样品,可能需要进行预处理(如稀释或超声分散),以确保颗粒均匀分散。
校准仪器
使用标准粒子进行仪器校准,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指导手册,调整仪器参数直至达到适宜状态。
二、样品制备
分散处理
涂料颗粒容易聚集形成团聚体,影响粒度分析结果。因此,在分析前必须对样品进行充分分散。常用的方法包括机械搅拌、超声波分散和添加分散剂。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,确保颗粒均匀分散。
取样量控制
精确称量适量的样品,通常建议取样量为几毫升至几十毫升不等。过多或过少的样品都会影响测量精度。使用移液枪或微量注射器准确转移样品至分析仪的样品池中。
三、操作步骤
启动与设置
打开分析仪电源,待系统稳定后进入操作界面。根据样品类型和预期粒径范围,设置适当的测量参数,如激光强度、采样时间、扫描次数等。对于不同类型的涂料,需调整相应的参数以获得最佳结果。
加载样品
将已分散好的样品小心倒入样品池中,确保样品充满整个测量区域且无气泡残留。关闭样品池盖子,开始测量过程。在此过程中,避免震动或移动仪器,以免干扰数据采集。
数据分析
测量完成后,软件会自动生成粒度分布图及相关统计数据(如平均粒径、D50值等)。仔细审查这些数据,确认其合理性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。必要时可重复测量几次,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