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展示
PRODUCT DISPLAY
技术支持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支持 > 激光粒度仪选干法与湿法?
激光粒度仪选干法与湿法?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5-22      浏览次数:97
    •   激光粒度仪作为粒度分析的核心工具,其干法与湿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。以下从原理、适用性、优缺点及实际应用场景等维度,对两种方法进行系统性对比分析,为不同行业需求提供科学决策依据。
        一、原理与技术路径差异
        1. 干法测试原理
        通过压缩空气或惰性气体将样品充分分散,形成气溶胶状态进入测试腔。激光照射颗粒群后,基于米氏散射理论计算粒径分布。关键控制点在于气流稳定性、分散压力调节以及静电消除技术。
        2. 湿法测试原理
        将样品均匀悬浮于折射率匹配的液体介质中,通过超声振荡或机械搅拌消除团聚。激光穿透悬浮液时,颗粒散射光信号被多角度接收,经反演算法得出粒径数据。核心技术涉及分散剂选择、折射率校正和温度控制。
        二、核心优势与局限性
        1. 干法优势
        - 无需分散介质:避免溶剂引入对样品的污染或反应风险
        - 快速检测:单次测试周期短(通常<5分钟)
        - 宽动态范围:可测从亚微米到毫米级颗粒
        - 特殊场景适配:适用于油脂、磁性材料等难湿润样品
        2. 干法局限
        - 团聚问题:强静电效应易导致细颗粒团聚
        - 设备复杂度:需配备高精度气路系统和除尘装置
        - 纳米级精度不足:亚微米颗粒因布朗运动影响数据稳定性
        3. 湿法优势
        - 纳米级分辨率:动态光散射技术可延伸至纳米尺度
        - 精准分散控制:通过表面活性剂实现可控解离
        - 多参数联用:可同步检测Zeta电位、pH稳定性等
        - 行业标准契合:药典、国标中多数粉体检测指定湿法
        4. 湿法局限
        - 介质选择复杂:需匹配样品折射率(如环己烷/水体系)
        - 前处理耗时:超声分散、离心等步骤增加操作时间
        - 清洁成本高:管路清洗防止交叉污染,有机溶剂增加处置成本
        三、行业应用偏好分析
        1. 制药行业
        - 干法场景:原料药晶体粒度检测(避免晶型受潮变化)
        - 湿法场景:注射乳剂/混悬剂粒径控制(药典USP<789>明确要求)
        2. 粉体工程
        - 干法优势:水泥、陶瓷粉体生产线在线监测
        - 湿法补充:纳米氧化铝、钛白粉等超细粉体研发
        3. 食品与化工
        - 干法应用:奶粉、香料等疏水颗粒质量控制
        - 湿法刚需:乳液稳定性分析、纳米催化剂分散性评价
        四、决策树形选择指南
        1. 首要判断:样品是否可湿润?
        - 否→干法(如金属粉末、电池正极材料)
        - 是→进入第二步
        2. 次级评估:目标粒径范围?
        - <1μm→优先湿法(纳米级必选)
        - 1μm-100μm→根据分散难度选择
        - >100μm→干法更高效
        3. 关键考量:检测频次与成本容忍度?
        - 高频批量检测→干法自动化产线集成
        - 精密研发型检测→湿法多参数联用
    联系方式
    • 电话

      0756-8629811

    化工仪器网

    推荐收藏该企业网站